文章分類 > 自性 >俱是夢中人

濟群法師

世人無知,不瞭解「有」是眾緣和合的,才會出現自性見和實在感。如果認識到「有」的緣起性,必能了知其本質為無自性,更非恆常、實在的「有」。

那麼,經典是如何詮釋「有」的呢?

在《金剛經》中,佛陀對有的實質作了精辟總結,那就是經中最為著名的偈頌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

有為,指一切生滅、造作的現象。

如夢,即夢境般虛假。夢境不實是眾所周知的,夢中人卻執以為實,必待醒後方知真相。諸法如夢,虛妄不實,有情卻因無明之故,執以為實,待見道後大夢初醒,乃知諸法實相。

如幻,則是幻師以幻術變現的種種事物,如馬、車、房舍、人物等,雖無客觀實物,卻真切地出現於眼前,有色可見,有聲可聞。有的存在也是如此,雖空無自性,而假相宛然。

如泡,指水因含有空氣而出現氣泡,華而不實,瞬間即逝,以此形容諸法的遷流變化,剎那生滅。

如影,指物體在陽光下投射的影子,影由光而現,光線消失,影子隨之消失,以此形容諸法但隨緣現,緣散即無。

如露亦如電,同樣比喻諸法存在的短暫性。

應作如是觀,提醒我們以這一認識去看待「有」的一切。

在與《心經》《金剛經》同屬般若體系的《維摩詰經》中,維摩大士假示疾為大眾說「有」的真相:「是身如聚沫,不可撮摩;是身如泡,不得久立;是身如炎,從渴愛生;是身如芭蕉,中無有堅;是身如幻,從顛倒起;是身如夢,為虛妄見;是身如影,從業緣現;是身如響,屬諸因緣;是身如浮雲,須臾變滅;是身如電,念念不住。」這是從色身的生滅變化,說明有為法的無常,從而揭示存在的虛假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