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類 > 精進 > 打開的是手機,消耗的是……

濟群法師

斷捨離的第四個方面是言行舉止。我們需要對生活加以審視,問問自己:從早到晚,時間是怎麼安排的?做了哪些事?其中哪些是有價值的?哪些是真正需要做的?如果不加審視,時間會在不知不覺中就消耗了。

和人閒聊,聊了半小時;打個妄想,打掉一小時;刷刷微信,逛逛淘寶,看看短視頻,又過去幾小時。事實上,這正是很多人的日常。尤其是手機普及以來,多少人沈溺其中,難以自拔。我們有沒有想過,自己消耗的不是時間,而是生命?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時間真是很快。一轉眼,我出家時的老和尚們都走了,我也成了老和尚。尤其是這些年,大家應該對無常有了更深的感受。

疫情前,雖然社會也在日新月異,但有相對的穩定性,容易給人帶來常見的假相,以為努力就能達成既定目標。但現在會發現,無常來勢凶猛。從疫情的持續波動,到日益嚴重的國際衝突、自然災害,到處充滿著不確定性。

不管當下是老年、中年還是青年,誰都不能保證,今生的餘額還有多少。可能在幾十年後,也可能就在明年,甚至明天。即使還有幾十年,能夠用於修行的時間還有多少?每天的定課中,我們都在憶念人身的暇滿、義大、難得,有沒有把這樣的認識落實到心行?有沒有提醒自己,珍惜光陰,善用時間?我們的身口意三業,有多少在正念中,多少在妄想中?有多少具有價值,多少只是虛度?

今天,整個環境都是和貪嗔痴相應的,特別需要對身口意三業作出斷捨離,捨棄沒價值的放逸行為,建立有意義、有規律的正念生活。從每天起床後,上午做什麼,下午做什麼,晚上做什麼,要有明確的時間安排,精確到小時甚至分鐘。有了指標,我們就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,不該做什麼。

從佛法的角度看,時間只是根據物體運行設定的,本身是假相。但同時,它也可以是生命的計量方式,體現了我們對暇滿人身的使用。有效規劃時間,帶著正念去生活、做事、修行,才能遠離顛倒妄想,擺脫放逸串習,實現人身的最大價值。